“突突突”的螺旋桨声为本就人流涌动的广场更添几分热闹,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音乐喷泉广场,学员们仰头盯着盘旋的无人机——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家门口的“空中技校”开课了!施秉县把最新潮的无人机培训班搬进群众身边,让老乡们变身“科技新农人”。
为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产业效率提升、群众就业增收的多重效益,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契合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近日,施秉县东西部劳务协作领导小组、施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在该县音乐喷泉广场开展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50余名学员在“家门口”的专业驾校里学习“一技之长”,解锁“空中就业”新机遇。
培训以“理论+实操”为核心,课程涵盖无人机飞行原理、安全操作规范、航拍技术、农业植保应用(如农药喷洒、作物监测)及物流吊运场景操作等。培训对象主要为返乡务工人员、易地搬迁群众及有意向从事新兴产业的适龄青年。
“以前觉得无人机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这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它有这么多用途,学会了这项技能,以后找工作又多了一个选择。”学员王贵说道。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空经济,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了扎实的无人机操作技能,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更加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稳定就业。在下步求职中,特别希望能投身无人机农业植保或物流调运行业,用学到的本领闯出一片新天地。”学员陈明明说。
今年以来,依托65万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施秉县已经开展6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叉车、养老护理、无人机驾驶等多个领域,既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也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无人机在农业植保、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物流运输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市场对专业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持续攀升。此次培训不仅为施秉县培育无人机专业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更为广大求职者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施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李双平表示。
下一步,施秉县将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成果,持续聚焦市场需求和重点群体就业需要,优化培训项目,提升服务质量,以多元化技能培训为抓手,持续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推动更多群众从“靠体力”向“靠技能”就业转型,吸引更多求职者扎根家乡、就近就业,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杨旭 胡国兴)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