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泰联手打击妙瓦底电诈 雷霆行动全面清剿!2025年7月6日,公安部宣布中国、缅甸、泰国三国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第二次部级会议达成重要共识,将全面清剿盘踞在妙瓦底等地的电诈园区,实施“全量抓捕、彻底铲除”的雷霆行动。今年以来,三国警方通力合作,已成功抓获并遣返5400余名中国籍涉诈人员,斩断了多条跨境犯罪链条。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国际执法合作的威力,也为全球反诈斗争树立了新标杆。
近年来,缅甸妙瓦底地区因治安薄弱、边境管控松散,逐渐成为电信诈骗集团的“避风港”。犯罪团伙以高薪招聘为诱饵,诱骗中国公民偷渡至当地,随后通过暴力胁迫、非法拘禁等手段逼迫其参与诈骗活动。据公安部披露,这些园区组织严密,内部分工明确,从话术培训到资金洗白形成完整产业链,主要针对中国境内民众实施刷单诈骗、虚假投资、“杀猪盘”等犯罪,年均涉案金额超百亿元。
此次三国联合清剿的焦点——妙瓦底电诈园区,被称为“诈骗天堂”。犯罪集团甚至勾结当地武装势力,修建围墙、架设电网,形成“法外之地”。2024年泰国警方曾突袭一处园区,解救出数百名被囚禁的受害人,其中有人坦言:“每天工作18小时,完不成业绩就被殴打或转卖。”
过去,跨境电诈治理面临“取证难、抓捕难、遣返难”三大困境。犯罪团伙利用各国法律差异,频繁转移窝点,逃避打击。而此次中缅泰三国创新合作模式,建立情报共享、联合侦查、同步收网的机制。例如,中方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团伙头目,缅泰警方则根据线索实施精准抓捕。今年上半年,三国联合行动已捣毁窝点120余个,查扣作案设备2.3万台,冻结赃款超5亿元。
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清剿园区、追缴资产、解救受害人”三位一体目标。未来将扩大联合巡逻范围,切断偷渡通道,并对包庇犯罪的地方势力施压。值得一提的是,泰国警方还引入AI技术筛查可疑资金流,缅甸则承诺加强边境检查站建设,堵住管理漏洞。
在公安部公布的案例中,一名90后大学生小李的遭遇令人唏嘘。2024年,他被“月入3万”的海外招聘广告吸引,偷渡至妙瓦底后,护照被没收,每天被迫伪装成“白富美”实施诈骗。因试图逃跑,他被关进暗室三天未进食。“听到警方破门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小李的经历并非个例。据统计,此次遣返的5400人中,超六成年龄在18-30岁之间,不少人受骗前对犯罪事实一无所知。
心理学专家指出,电诈团伙擅长利用年轻人求职焦虑实施精神控制,部分受害者即使获救仍面临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目前,中国多地已设立专项帮扶计划,为遣返人员提供心理干预、职业技能培训,助其重返社会。
尽管三国联合行动成效显著,但电诈犯罪呈现“分散化、技术化”新趋势。一些团伙开始转向加密货币洗钱,或利用AI换脸、语音合成等新技术行骗。对此,公安部提醒公众:务必警惕“高薪海外工作”“陌生FaceTime来电”等骗局,同时呼吁企业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另一方面,反诈宣传的“精准投放”成为关键。2025年以来,中国警方联合短视频平台推出“反诈情景剧”,播放量破50亿次;银行系统则通过AI识别可疑转账,拦截金额同比上升37%。专家建议,下一步需推动东南亚国家完善劳工权益保护,从源头减少“被动犯罪”。
此次中缅泰联合行动是区域安全治理的里程碑。中国政法大学学者认为,未来应扩大合作范围,将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纳入联合机制,同时推动立法协同,明确电诈“跨境共犯”责任。正如公安部强调:“只要有一个园区存在,行动就不会停止。”
这场跨国清剿不仅关乎法律正义,更是一场人心之战。从东南亚丛林中的电诈窝点,到每个普通人的手机屏幕,反诈的防线正在全方位筑牢。而5400名涉诈人员的落网,或许只是这场风暴的开始。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